最美的分手

 (2015-02-24碧玉)
(1974年的霍金夫妻)
電影「愛的萬物論」改編自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之妻·王爾德Jane Wilde Hawking)所寫的回憶錄《Travelling to Infinity: My Life with Stephen》,講述她與前夫30年的婚姻生活。 
故事是無神論者史蒂芬與有宗教信仰的·王爾德墜入愛河,不久史蒂芬身患重病,篤信英國國教的她驚獲男友得漸凍人重病,只有2年壽命時,選擇不離不棄,以初戀浪漫的情懷,一路伴隨照顧
史蒂芬從區區的劍橋大學博士研究生,到日後舉世無人不曉、著作暢銷逾千萬冊的物理大師。她在背後默默付出的奉獻與支持,包括:辛苦照顧行動不便的患病丈夫,兼顧自身學業研究;乃至於撫育3個小孩,獨自支撐全家大小而不可避免的磨耗與無力,影片中展現了她獨特的女性堅韌與柔情。尤其,在她和教會合唱團指揮和風琴老師的友情產生曖昧情愫時;她還是在霍金發病的第一時間就選擇了急救霍金與婚姻而不是私情,令人動容。雖然婚後25年他們仍然分手了,但所經歷的關於愛、關於婚姻、關於家庭,關於依賴與放手,還是讓人深思和感動。 
「關係」一定是發生在真正「自由」的人之間,「自由」一定是允許彼此做自己的最真,才可能榮耀彼此。男女關係需要很自由的契約才可能學到「無常」的流動,親密關係必須以靈魂立約才可能對準天地、才可能神聖,信仰不一定需要在體制內,對史蒂芬而言,信仰就是「盡心盡性,做最真最好的自己(gave all of yourself, to what you believed was right)」。靈魂的自由就是隨時可以解約,什麼時候在一起有加分就在一起,什麼時候在一起沒有加分就分手!這是自然,不是不負責任,一切以「雙方平等、自由」做自己的最真最自然為前提。初次聽到這個說法,覺得很高調,以為那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也沒有見過這樣的關係典範。但是皈依以後,覺得親密關係,捨此無解。
片中,婚姻開始時,霍金夫婦的確是以互相榮耀開始的;但原來預期只有2年壽命的婚姻卻走了25年,電影演得很含蓄,但2人的關係確實已走至無法互相榮耀了,分手是為了彼此的最真。
 佩服電影可以把分手處理得如此細膩成熟,雖然這未必全是當時的事實。但戲是為了真,我還是很欣賞電影的藝術表現。當史蒂芬告知他將去美國受獎,而護士依蓮會陪他去時。喃喃自語、略帶哀怨無奈的說:以前你接到受獎通知都會第一個通知我。然後鏡頭就轉到行李打包,象徵了分手。雙方很快的都又有了新關係。影片最後,史蒂芬望著前方,問他在看甚麼?史帝芬說:看!我們倆的創造(三個孩子)。他們又回到了可以互相感恩和榮耀的時刻,這才是最美的分手和重新交流!        
現代社會,離婚愈來愈普遍了,但我們很不會處理分手。常常在媒體上看到為分手而自殺、恐嚇或萌發報復行為。離婚後對孩子監護權及教養權的爭取也常常淪喪為父母屈服對方的手段而不是以子女的意願和安全為優先。分手難,是因為一開始就不了解關係的神聖性是源自於靈魂的立約,而不是一輩子的承諾。如果不是以「雙方的平等、自由」為前提的靈魂立約,又何必綁住一生一世?隨時可以解約會不會更真、更自然,也更美?